行业资讯 分类
《猫与桃花源》:失控的想BG大游象力杀死了那只猫!

  BG大游在追光动画第三部院线作品《猫与桃花源》上映之前,我看到了它的预告片,一种颇为不好的感觉油然而生。上映三天后,附近的院线已经罕见排片,当时曾想这部作品票房不会都到不了

  纵观追光动画至今推出的院线大片,计有《小门神》、《阿唐奇遇》、《猫与桃花源》三部。这些作品角色与题材各不相同,却有一个共同点:编剧均为公司老板王微。这位曾经制造奇迹的商业巨子,转战动画行业,一门心思要打造比肩皮克斯的动画作品,资金雄厚、群英荟萃让人叹为观止的同时也寄予厚望,但直至今天也未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。

  也许有人还会说追光是被院线坑了,或者命不好。从《猫与桃花源》看,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。该片上映正逢《头号玩家》雄踞影市、口碑一片大好之时,院线资源被挤占严重,不过两三天,排片已经呈现悬崖式下跌之势并一发不可收拾。雪上加霜的是,同期还有《红海行动》持续坚挺、《厉害了我的国》分一杯羹。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在巨头环绕中瑟瑟发抖,确实可怜。

  然而随随便便拿在国内上映的外国动画作品就能举出反例,同样是强敌环伺,《疯狂动物城》与《寻梦环游记》在首周票房受到影响的前提下于次周奋起逆袭,缔造佳绩。根据国内报道,《寻梦环游记》在第二周甚至出现了单日票房过亿的情况——大多数影片的票房曲线都会波动下行。同样面对中国观众BG大游,有着主场优势的追光作品三战三败,真的仅仅是因为院线不给排片?

  事实自然并非如此。现在我们回过头看一下《小门神》,当时追光携万众期待,动用了那么多其它动画公司想都不敢想的资源,仍然一败涂地。当时可以说追光是在试水,犯错难免,可以原谅;第二回《阿唐奇遇》失利,也可以说在调整期,还没有准备好BG大游。那么这次,王微动画编导生涯的“最后一部”作品(王微在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自己只会做三部,后面会放权),仍不尽如人意,就非常值得注意了。何况,最近王微还在钛媒体的采访中说了一句话“反正大家觉得得还行,每部都有进步,原来不太懂,现在公司的人觉得我最懂!”这句话,细思极恐!

  王微在成立追光时,大肆搜刮人才,报道称“开始到好莱坞去挖人,第一次到加州以后,就招募了三位美国电影业内人士,两位是华裔动画师,一位是曾经就职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美国人”,这还是《小门神》时期的事。哪怕中国动画行业真的如同一篇稿件所说那样封闭,以他的人脉和财力,想必现在麾下大牛并不少。其实我一直对这190人的团队很好奇,里边到底有多少人参加过国产动画影视作品的制作,有多少人在好莱坞工作过,但无论是追光动画自己的网站,还是各种相关报道,提到的追光人往往只有王微一个。那些传说中在国外动画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才完全消失!如果这些人还在的话,他们真的会觉得王微还是“公司里最懂动画电影的人”吗?

  抱着这个疑点,我搜索了追光动画的总监级员工信息:《猫与桃花源》制片人于洲、袁野、动画总监黄家康、艺术总监高冉雨。再看简历,好像只有黄家康似乎与好莱坞有点关系。

  不去过多探究曾经因为“找人不顺”被“逼上梁山”的王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“我最懂”的,仅就三部作品的口碑而言,他这个编剧就非常不称职,追光在CG方面确实已经做的很好,但瑕不掩瑜,瑜不掩瑕。尤其是,当“瑕疵”成为导致影片屡战屡败的核心问题时,还是需要坐下来好好分析分析。

  必须承认王微在文字方面是有能力的,官方报道中不断提及他26岁在《收获》发表了一部自传体小说,2011年写的线场场场爆满,在文艺圈评价不俗。请大家想一想BG大游,那是什么时候的事?

  编剧要想保持状态,要笔耕不辍。王微这样的传奇人物,多年来诸多经历,成立追光动画之后又要管理公司,还要挖人,有多少时间能投入到创作上?他这三部作品都是2013年环游世界时创作的,也就是一年完成了三部动画的基本架构,虽然采访中他曾经多次表示过稿子改了多次,但先入为主的印象非常强大,在改编的过程中如果无人与他很好地头脑风暴,或者没有充分的时间跳出原有窠臼,就算改几十稿,变化的可能也只是一些无关主旨的细节。

  就几部影片而言,他无疑就是踏入了这样一个看起来简单的圈套:认为改动次数多,就是好的。虽然不少前辈强调要改剧本,但是改之前的心理建设非常重要,很多时候,修改可能不是百分比的事,而是全面颠覆。不知道王微的初稿和最后的成稿中间有多大的区别,但从三部作品来看,他显然没有达到颠覆的程度。

 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容易理解,一个这么早就取得令人艳羡成功的人,绝对不会缺乏自信。面对瞬息多变的市场,这份自信让他们比常人更能够坚持方向,当别人退缩的时候,他们也许只往前多走一步,便是成功。但在创作方面,自信也有可能变成牢笼。追光每个人都可以给剧本提意见,但只有王微能改,在这样的情况下,一个“聪明的” 职场人,会冒着触怒Boss的风险质疑剧本根基的问题吗?我深表怀疑,毕竟要把动画当成生命,哪怕因此得罪人也在所不惜的勇士,190人里恐怕也没有几个。不是说追光动画团队的人比较low,而是现实如此。当动画只被视作工作的时候,做人的艺术就会占据上风。

  其实从剧本角度看,问题最小的并不是后面两部,而是《小门神》,之所以这么讲,是因为在这部作品中,世界观并未发生冲突。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交汇较为自然,或者说虽然有人也有神,但都是人。

  《阿唐奇遇》在技术上比《小门神》是进步了,但世界架构存在根本性问题:在一部作品里,同时存在两种世界观,一个是茶宠能动能说话的童话世界,一个是电脑产生AI的未来世界。这两个世界的碰撞,只能产生碎片而非精品。机器人小来出场,王微的处理是采用角色主视角,也就是一个像《终结者》、《钢铁侠》那样的显示屏,但随后小来和阿唐的交流,阿唐是童话生命,小来同时是AI智能生命和童话生命,不协调感油然而生。

  《猫与桃花源》中,虽然表面上只有一个宠物会说话的童话世界,但猫居然能造飞机,恐怕不能简单用童话世界来概括。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追光的《猫》太像人了——这不是恭维,而是批评!追光一直说该片是给“猫奴”准备的,可以让人“大剂量吸猫”,但当猫比人都厉害的时候——同等条件下王微在他家里造个飞机试试——观众很难产生认同感。以动物为主角的作品这几年大家看过不少,以《猫》的原始宣传,该片走的是《爱宠大机密》、《一条狗的使命》这条路BG大游,而不是《疯狂动物城》、《欢乐好声音》方向,可偏偏的,它成了杂交品种。

  在世界观上,最为稳妥的方式就是选择一种,听起来有些避重就轻的意思,但只有这样,编剧才能抽出更多精力关注其它方面,成片也不会给人违和感。影视创作尤其是动画影视作品的创作,虽然强调想象力,但只有在掌握中的想象力才能变成生产力。哪怕是漫威,在影片中如果同时出现科技世界和神话(或法术)世界时也会非常谨慎。何况漫威有独特的“漫威宇宙”这个对观众教育无数年的东西撑着,一部国产动画作品难以企及。

  世界观之所以会混乱,归根到底是由于想象力失控。绝大多数创作者都曾进入文思泉涌、灵感取之不尽的状态,部分甚至会有类似于“高潮”的极致体验。王微在一年里创作出三个迥异的剧本,想必当时正处于灵感爆发的阶段。这是好事,同时也是坏事。之所以说好,是因为在这样的状态下,只要愿意坐在电脑前,高产并非难事;而坏呢,是因为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:我的东西是最好的。

  一旦有了这样的观念,在随后改稿的过程中,心理上会下意识地避免根本性问题,甚至对一些可以更好的细节视而不见。

  《小门神》中,最后被神荼用来消灭年兽的关键道具八音盒,本是雨儿奶奶留下的遗物,随着河灯一起穿越天人界限抵达神界,被神荼获得。这个来自人间的道具,不但是新老传承的见证,也寄托了雨儿对奶奶的思念之情。八音盒只有在上好发条的前提下才能够发声,这是人间的规则,而影片中它在没有上发条的情况下也会发出声音,王微并没有作出解释。实际上,当时完全可以用雨儿妈妈之口说:“当你想念奶奶的时候,八音盒就会发出声音。”如此,当郁垒神荼在神界大战年兽的时候,雨儿本身是担心神荼的,只要用一个镜头闪回,再用一个镜头交代雨儿抬头望天,转到大战现场让八音盒响起,手短的神荼得到提醒想到利用八音盒解决“手短”的问题,其层次比神荼灵光一现显然要更加丰富。同理《猫与桃花源》里,“猫也可以飞”的实现方式除了造飞机,其实完全能利用主人/邻居的无人机呀。毕竟在影片中,此举只是要让猫到达外面的世界,而不是在“发明创造”上浓墨重彩。

  一旦有了这样的观念,对不好的细节同样也会视而不见。例如《阿唐奇遇》中,主角一直在努力寻找“树洞人”,最后他们排除万难,终于找到目标,却原来是一台电脑,所谓“树洞”是某技术宅男开发的网站。影片里,阿唐开始在键盘上一跳一跳输入“如何变得有颜色”这样的问题。此时观众就会有疑问:阿唐从哪里学来的输入法?既然他会输入法他自然能认识电脑,当看到电脑的时候他会不会失望——该片是现代背景,要上网提问去哪儿不行?

  创作者都珍视想象力的成果,没人觉得自己不行。但一旦要把它们落实到作品,体现重视的方式绝非敝帚自珍,而是像用显微镜手术刀一样解剖它BG大游,哪怕把它切割得支离破碎。这确实不代表别人的意见要全盘吸纳——哪怕是动画界的前辈,也不能保证所有话都是正确的——而是创作者首先要问问自己:我做好准备了吗?

  为了《猫与桃花源》,追光在公司里养了猫,方便公司员工观察,这是准备;开发毛发系统和城市系统,也是准备;CG方面精益求精,也是准备。这些工作做得都不错!欠缺的,是王微本人到底是以管理者身份还是创作者身份切入的准备,是追光动画190名员工在对“老板”作品提出质疑时的准备。

  也许,当他们准备好,第四部动画电影会带给观众惊喜吧。虽然我此时有些失望,但还是很期待!追光,请加油!

Copyright © 2012-2023 BG大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